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我局拟对阳江港吉树作业区#J8泊位码头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进行审查,为体现公开公正的原则,强化公众参与,现将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5个工作日( 2025年4月25日至2025年4月30日),如有意见,请在公示期内来信或来电向我局反映。<\/span><\/p>联系地址:阳江市建设路208号阳江市生态环境局,邮编:529500<\/span><\/p> 联系电话:(0662)******<\/span><\/p> 传 真:(0662)******<\/span><\/p> 听证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下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复决定提出听证申请。<\/span><\/p>项目名称<\/span><\/p><\/td> | 阳江港吉树作业区#J8泊位码头工程<\/span><\/p><\/td><\/tr>建设单位<\/span><\/p><\/td> | ******有限公司<\/span><\/p><\/td><\/tr>建设地点<\/span><\/p><\/td> | 广东省阳江市平冈镇阳江港海陵湾港区吉树作业区#J8泊位<\/span><\/p><\/td><\/tr>环评机构<\/span><\/p><\/td> | ******有限公司<\/span><\/p><\/td><\/tr>项目概况<\/span><\/p><\/td> | 阳江港吉树作业区#J8泊位码头工程位于广东省阳江市平冈镇阳江港海陵湾港区吉树作业区#J8泊位。该工程利用规划岸线长度为110m,建设1个3000吨级泊位,兼顾风电设备特种运输船,水工结构按照停靠5#风电设备特种运输船设计,码头采用嵌入式港池布置。工程主要水工建筑物包括:南港池平台<\/span>、3#突堤式码头等,均为透水高桩结构。工程总疏浚量约为68.68万m3,其中港池疏浚土方量51.48万m3,岸坡疏浚土方量17.2万m3。本工程建成后可以满足后方陆域天顺(<\/span>阳江)重型风电海工装备智能制造项目风电设备的出运需求,可完海上升压站、浮式基础等风电设备吞吐量约30万吨\/年。<\/span><\/p> 项目总投资约43898万元,其中环保投资498.82万元。<\/span><\/p><\/td><\/tr>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span><\/p><\/td> | 1.施工期间陆上施工人员生活污水通过临时环保厕所收集和船舶员工生活污水收集上岸后,一并由槽车送至市政污水处理厂处理。施工单位应建立施工污水管理计划,同时对施工场地后方陆域设置沉沙池,施工废水经过沉沙池收集后由槽车送至市政污水处理厂处理,严禁施工废水和生活污水直接排入工程附近海域。施工船舶含油污水应严格按照《船舶水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GB3552-2018)》的要求,禁止直接向沿海海域排放含油污染物,经收集上岸后应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处置。营运期到港船舶产生的油污水应严格按照《船舶水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GB3552-2018)》的要求,禁止直接向沿海海域排放含油污染物,经收集上岸后应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处理。靠港船舶生活污水和陆域码头区域生活污水依托后方陆域项目处理。<\/span><\/p> 2.施工期产生的大气污染物为施工扬尘和车船废气。施工场地和主要交通道路应定期洒水抑尘,减少运输过程中扬尘的产生;项目应对入场施工机械进行管理,检查合格的机器才可进场作业;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的应采用符合标准的低含硫燃料,减少燃料废气的产生。营运期产生的大气污染物为船舶和运输车辆产生的尾气,道路扬尘。船舶和运输车辆应定期保养,保证其处于良好的运转工况,同时靠岸泊船采用岸电接口供电,尽量减少对周围大气环境造成明显不良影响。<\/span><\/p> 3.施工期应优先使用低噪声施工工艺和设备,避免大量高噪声设备同时作业,同时做好机械设备日常维护工作,合理安排施工时间。营运期声环境影响主要是装卸设备、汽船噪音,应采用隔声和减振措施、控制车速、控制鸣笛、加强绿化,合理安排作业时间。<\/span><\/p> 4.施工期固体废物做好收集、分类与储存工作,生活垃圾经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后定点存放,再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施工建筑垃圾自行回收利用。营运期靠港船舶生活垃圾应要求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单位真实填写船舶污染物接收联单,并按联单制度报相关部门。<\/span><\/p> 5.本工程港池和航道疏浚产生的悬浮泥沙将会造成区域范围内一定量的海洋生物资源损失和对项目附近养殖区造成一定的影响,建设单位应按照“损失多少,补偿多少”的生态补偿原则予以补偿。具体补偿的补偿方式和补偿金额应按相关规定落实。<\/span><\/p> 6.施工期间和工程建成后,应对项目附近的生态环境进行跟踪监测,掌握生态环境的发展变化趋势,以便及时采取调控措施。<\/span><\/p><\/td><\/tr><\/tbody><\/table> <\/p>
| | | | | |